-

法瞳时评|包分配、搞编制?被“录取”背后的骗局谁来担责?

近日,济南市中区公安分局党家庄派出所接到群众张某报警,称自己为了给小女儿找工作被人诈骗20余万元。接到报案后,民警当即与报警人一起来到嫌疑人马某家中,面对张某几人的指控,马某羞愧地低下了头……

包分配、搞编制?别轻信小道消息和“大馅饼”!经过调查,民警得知,原来张某的女儿正面临毕业,家人都希望她可以留在实习的医院工作,但苦于没有门道,便多方打听拉关系,找到了曾经为自己修过空调的马某帮忙,马某这时早已因为赌博债台高筑,于是将此事当做一个赚钱的门道,打着“路子广”的名义,先后骗取张家20余万元。此事毫无疑问被归咎为马某的自私甚至人性的贪婪。

因为一时的贪婪和侥幸,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惩罚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 【诈骗罪】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

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、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、五十万元以上的,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“数额较大”、“数额巨大”、“数额特别巨大”。 本案中马某诈骗金额为20万余元,显然已经达到了刑法规定的数额巨大的范围,本该有着大好的人生,却因为一时的贪欲毁掉了自己的一辈子,而等待马某的也必将是法律的严惩。

“包分配”骗局手段并不高明,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上当呢?此案件虽然被归咎为是马某的贪婪,但是与张某一家轻信他人,想要走后门的心理也脱不了关系。每年毕业季,警方都会接到类似报警,不法分子打着可以“包分配、搞编制”的旗号敛收不义之财,不仅让上当的家庭蒙受了经济损失,更重要的是影响了那些无辜学子正常的毕业、就业。真正追究起来,这些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,甚至连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,但是却依然有那么多人上当,这是为何?

一个人不可能生活在没有七情六欲的世界里,所以每个人都会贪得无厌,这是人类的原罪。与此案类似的还有三乡镇高三的小C事件,他的梦想是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,高考落榜,但又不愿意放弃求学的希望,于是在一个专科学校网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,期待奇迹的出现,而奇迹之所以被称为奇迹, 就是因为它出现的几率太小了,可遇而不可求,最后他等来的不是奇迹,而是诈骗电话。

自称此学校招生办公室的老师向他抛来了橄榄枝,表示只要交极少的学费,他不用考试就可以直接加入学校就读,毕业后还可直接包工作,包编制。虽然最后由于警觉性比较高,小C没有上当,但是骗子利用人们妄图低风险高回报,只想白日做梦的心理确实已经骗了不少人。回看这些事件,骗子的伎俩并没有多少内涵,手段也并不高超,但却轻而易举骗到了人们金钱,归根结底,它来自人性最根深蒂固的贪婪。

“花钱能办事”的谎言不可轻信,要时刻提高警惕,以免血汗钱打了水漂。无论是考试还是竞聘,都应该走正规渠道,天上不会掉馅饼,巨大的诱惑面前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戒除贪念,面对转账要求要守住自己的底线,要认清一些披着“包就业、包分配、包编制”外衣的诈骗真相,要明白受骗容易,挽回不易。